当前位置:

茶话二十四节气丨霜降茶语:一山一禅一妙龄

来源:红网 作者:宋沛珊 编辑:韩先敏 2019-10-24 18:22:18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岁时序,草木生。人立天地间,与自然相融相生。岁岁时时,泡一杯时令茶,应着四季更迭五行流转,还传承着传统文化的生活方式。6月6日起,红网湘茶频道推出“茶话二十四节气”系列报道,带您了解节气里有关茶的文化习俗。

3e03cc481d374c3fb92d3be3c22e1ae0_th.jpg

红网时刻记者 宋沛珊 长沙报道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漫山红遍,层林尽染”是霜降这个肃杀的节气里,饶有趣味的两种意象。霜降的茶山,山明水净,数树深红出浅黄。

冈仓天心在《茶之书》里写:“理想的爱花者是那些在花的故土拜访花的人。像陶渊明,他坐在破旧的竹篱前与野菊交谈;或者像林和靖,黄昏时分漫步在西湖边的梅林,沉迷于梅花神秘的芳香。”那么对于爱茶人来说,霜降时节虽不能采茶,但可以走出去,去意境悠远之地,吃茶去!

石门,拥有湖南屋脊“壶瓶山”,全县峰峦逶旖,终年云雾氤氲,气候独特,最适宜茶树生长,自古就产名茶。夹山、壶瓶山,几乎山山都有上好的茶。更有爱茶之人会去夹山感受禅茶的韵意。“一山一禅一妙龄”,这句话就表达了在人生最好时节,茶禅行者去石门夹山听一堂茶禅之课的内在乐趣。

茶禅源流 古人的修行方式

timg (4).jpg

夹山寺。

在石门夹山留有“茶禅一味”的真迹。它是高僧圆悟克勤,驻锡夹山灵泉禅院时,有感于茶禅静修之妙悟,挥毫写下的。

夹山古寺声名远播,竟来自生活中普通的“茶”。这里的茶又不一般,在这里,中国文化中的“禅”与中国日常生活中的“茶”相融相通,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境界——禅茶。

禅茶,喝下的不仅是茶,而且是一种文化。喝茶前先焚香礼佛,随着佛乐静坐调息,庄严、平和的佛乐,像一只温柔的手,轻轻抚慰尘世的心灵,把我们带到虚无缥缈的仙境。然后是煮水、候汤、洗杯、烫壶,水要山泉水,壶要紫砂壶,泉水甘甜,紫砂温润。

端起茶时,不要急着喝,闻香、观色、品茶、回味、谢茶。杯中茶吸取了天地雨露精华,经秋的肃杀,冬的风雪,当大地转阳时,露出春的光明。经过采摘、焙制、晾晒,变为一片枯叶收藏。经过热水冲泡,茶叶伸展出曼妙身姿,在浅浅的碗底,还原一片春色。

早在唐咸通十一年(公元870),高僧善会云游而来,恰逢群猿母子相拥、嬉戏于青山樟林里,目击众鸟衔花竞飞、纷投放于碧波清泉中,其情其景,正与其师临别前所赠的偈语“猿抱子归青樟岭,鸟衔花落碧岩泉”相吻合,遂滞留下来,开山建庙,大启丛林。

善会大师说,“这一碗什么”,开启了茶的禅意。克勤住持因茶悟禅,因禅悟心,以禅的意境悟到茶的奥妙,挥笔写下“茶禅一味”的法相。禅茶于是穿破天际,从石门的大山中破空而出,警醒红尘人,唤醒世间客。

出世入世 茶中真意

928bb43f82e8bb78e0c8eecc35940d7.jpg

夹山寺僧人。

“吃茶不问岁月,人间已是千年。”不少前来夹山参加修炼班的人士在此获得感悟。“师父多年前悟得禅茶意味的时候,我正在入世的烦恼里懊丧,处理事情带着既定的情绪,不依不饶,与自己死磕。山中两日,方知出世的清凉,勤修戒定慧。”这是游客所写的感悟心语。

那么到底茶与禅有着什么样的关联?夹山禅茶文化研究院的明禅法师会赠与提问人士一本名为《这一碗是什么》画册。这一碗是什么”公案记录的是夹山寺开山之祖善会禅师的故事:师(善会禅师)一日吃茶了,自烹一碗过与侍者。侍者拟接,师乃缩手曰:“是什么?”侍者无对。

画册里原文记载,唐朝黄櫱禅师云:“终日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终日行路,未曾踏着一片地。”诸仁者,终日吃茶,可曾吃到一片茶叶否?是为禅茶”。

细细思量,这道出了茶、饮茶、悟茶的初心。茶师者,平常心泡茶,去矫情,禅味即茶味。茶客者,平常心饮茶,去分别,茶味即禅味。一个“去矫情”,一个“去分别”,不但道出了茶禅的初心,更是道出了茶禅的真意。

何为茶禅一味?日本江户初期高僧泽庵宗彭在《茶禅同一味》中的话语:“茶意即禅意,舍禅意即无茶意。不知禅味,亦不知茶味。”或许,正是佛门这种独特的茶文化,赋予了“茶禅一味”绵延幽深的实践意境。

或许,“茶”泛指茶文化,而“禅”是“禅那”略称,意为“静虑”“修心”。至于“一味”之说,则是指茶文化与禅文化有共通之处。这个共通之处在于二者皆有寂静之意,二者皆通如来之地。

来源:红网

作者:宋沛珊

编辑:韩先敏

本文为红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xtea.rednet.cn/content/2019/10/24/615128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茶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