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桂东:茶香漫桥头
2025-03-19 17:58:34 字号:

桂东:茶香漫桥头

“今天摘的鲜茶叶每斤70元,卖了497元!”3月12日,桂东县桥头乡尚义村山田组村民欧东华数着现金,开心地说道。他家茶园种植面积约5亩,每亩年收入超过6000元。

▲茶农们采摘的鲜嫩茶叶。(吴珊华 摄)

春意盎然的茶山上,3万余亩生态茶园迎来采摘旺季,茶农们腰挎竹篓,指尖轻捻嫩芽,欢声笑语中映照着丰收的喜悦。这座藏于罗霄山脉深处的边城小镇,通过党建引领聚合党群力量,将“一片叶子”打造成亿元产业,探索出一条党群同心、产业兴旺的振兴之路,书写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党委谋划抓推动 政策赋能强根基

近年来,桥头乡党委政府将茶叶产业列为乡村振兴“头号工程”,成立茶叶产业专班,坚持“政府扶持、市场主导、群众参与”的思路,按照“一个产业、一名领导、一套人马、一揽子政策”的模式,从项目规划、政策奖补、招商引资、技术指导等方面精准发力。

▲茶农们正在茶园采摘茶叶。(吴珊华 摄)

“从优化营商环境到协调电力保障,乡党委的支持是全方位的!”当地小有名气的茶商杨聪辉感慨。在政府扶持下,他引进贵州茶企拓展夏茶销路,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目前,全乡培育桥园春、红桥云峰、宝宏云雾等“明星”企业6家,发展茶叶加工户61户,带动2700余户农户参与种植,年产干茶150余万斤,综合产值达1.6亿元,解决就业4000余人。

乡党委还创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模式,举办“采茶节”“客家美食节”等活动,吸引湘赣边近10万游客体验茶旅融合项目,带动茶园观光、茶事体验等新业态。

分管农业的副乡长郭湧才介绍:“通过奖补政策引导150余户低收入群体发展庭院经济,实现‘小庭院’对接‘大市场’,开创山区特色致富路。”

党员冲锋做示范 敢闯敢干树标杆

产业发展关键在人。红桥社区党员李一帆带头承包500亩荒山打造生态茶园,成立逸香茶叶合作社,探索“茶旅融合”模式,带动周边60余户村民年均增收2万元。

“下周采茶高峰期每天需50名工人,合作社今年明前茶产值预计130万元!”李一帆信心满满,计划打造集采茶、研学、观光于一体的茶旅基地。

桂东县玲珑王茶叶公司党支部书记何志成以党建赋能产业升级,推动玲珑茶制作工艺入选省级“非遗”,建成万亩生态茶园基地,联结农户2700余户,产品远销全国。

近年来,乡党委在历届党委政府持续夯实茶产业的基础上,接续奋斗、久久为功,将茶叶确立为产业兴乡的核心支柱产业之一,通过党员带头流转土地、动员群众参与、引进龙头企业,打造了万亩生态茶园。玲珑王茶叶公司党支部党员充分发挥敢闯敢干的示范作用,积极协调解决种植、加工、销售各环节难题,带动全乡群众加入产业链,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龙头带动、群众参与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党员就是产业振兴的‘领头雁’!”乡长张航表示,后续,将深化产业链党建,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群众携手谋共富 万亩茶山变金山

“以前种粮糊口,如今种茶致富!” 红桥社区村民陈世祥利用房前屋后空地种植茶叶,年增收超万元。桥头乡通过“合作社+农户”“企业+基地”等模式,引导群众以土地流转、务工等方式共享产业红利。

“我长期在桥园春茶叶加工厂制作茶叶,每月有3000多元工资。”侠头村中其组村民张桂香介绍,经常下班后还会到桥园春生态茶园采摘茶叶,又可以多一份收入。

▲青绿的茶园。(吴珊华 摄)

“茶园就是我们的‘绿色银行’,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她笑着说。全乡通过技术培训、订单收购等措施,让茶农从“单打独斗”转向“抱团发展”,户均年增收8000元以上。

乡党委书记扶柏军表示:“我们以‘全产业链’思维破局,从种植端提质、加工端扩容到销售端拓路,让桥头茶香飘得更远!”如今,绿水青山已转化为“金山银山”,茶产业成为群众致富的“幸福密码”。

从政策扶持到党员引领,从群众参与到品牌升级,桥头乡以党建为纽带,让“绿叶子”变身“金钥匙”,走出了一条“党群共谋、产业共兴、成果共享”的乡村振兴之路。在罗霄山深处的这片沃土上,桂东县桥头乡将继续以“一片叶子”撬动发展大格局,书写更美的“山乡巨变”!

来源:红网时刻

编辑:周蕾
责编:龙芳华

★识别二维码

一心跟党走★

来源:红星郴州

作者:点击此处关注→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