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安县的“网红茶”让村民实现了脱贫致富

来源:人民网 作者: 编辑:宋沛珊 2019-01-02 18:24:08
时刻新闻
—分享—

贵州省普安县农民李仕花多年来的心愿算是得到了满足。

以往刚过完年,她就要离家去广州打工了,即便放心不下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但为了赚钱养家,背井离乡成了不得已的选择。

在我国,像李仕花这样的外出务工群体数量较为庞大。而青壮年劳力流失,带来的土地无人耕种、产业缺乏劳动力等现象,已经成为贫困地区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现实问题。

然而在普安这个国家级贫困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却纷纷回流,投身家乡产业。吸引这些青壮年的,正是当地的千年“资深网红”。

贫困县出了“资深网红”

贵州省黔西南州普安县的莽莽群山中,生长着很多郁郁葱葱、开满白色花朵的野生古茶树。这些古茶树树龄均在千年以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茶树品种。

每年临春,当地村民都会爬上古茶树采摘鲜芽,制成手工茶。当地人没有想到,这些年代久远的古茶树,如今却成了普安的“网红”,小小的茶叶,成了脱贫致富的“金叶”。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科研人员在普安和晴隆两县交界处的大山上,发现了一颗距今上百万年,也是世界上仅有的四球古茶籽化石。这一发现,让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争论戛然而止。这个坐落于祖国西南边陲大山里的小县城顿时成了“世界茶源地”。

从那时起,普安就已开始发展茶产业,但碍于茶叶产量少、生产规模小、品牌知名度弱等诸多因素,产业发展速度缓慢,好茶养在深闺多年而不被人知晓。普安县江西坡镇联盟村村支书潘时国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乡亲们执拗于传统思想,即使守着2万多株古茶树和绝佳的气候环境资源,也不愿意在地里种茶。”

没有特色产业,经济上不去,迫于生计,越来越多的青壮年选择外出打工。潘时国想不通,拥有着“世界茶源地”“中国古茶树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三张招牌的普安,怎么就成了国家级贫困县。

脱贫致富就靠它——千年网红茶

普安,也是贵州省较早的茶区之一。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的独特地理气候,让这里的茶叶内质更加丰厚、滋味愈加甘醇,形成了独有特色的茶香古韵。

2017年普安县出台《普安县茶产业发展实施意见》,集全县之力发展茶产业,重点打响“普安红”品牌。

“普安红”在当地又称“布依福娘茶”,相传是由布依族中有福气的阿娘所制,其独有的布依族古法半发酵工艺从明代传承至今。“布依福娘茶”是生活在普安布依、苗、黎等民族人家供奉、待客最珍贵的东西,家里有婚庆、乔迁等红白喜事均用“福娘茶”。经过数百年的传承,福娘茶俨然成为了布依族特殊的文化符号。

在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品牌活动的推动下,“普安红”知名度迅速提升。仅仅两年时间,就跻身“中华文化名茶”,其独特、甘醇的口感也深得消费者喜爱,最火热时一市斤曾卖到5万元。靠着这款“网红茶”,当地的贫困户实现了增收致富。2017年,普安实现16个贫困村出列,1966户8069人脱贫。如今,这个“网红”还走向国际市场,产品遍布东南亚、欧洲、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等地,销量和价格都在逐年上升。

“网红茶”掀起返乡潮

普安这个“网红”,给当地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收益,更是人才劳力的持续回流。

当地人很高兴地看到,当初在外漂泊的娃娃们都回到了家乡,选择留在茶厂上班,外嫁的姑娘也带着家人做起了代销,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大学生也选择进入茶厂工作。今年刚从大学毕业的小冉,选择留在家乡的茶厂从事产品质检工作,在他看来,能为家乡的“网红”出一份力,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近年来,在保护古茶树的基础上,普安县还将加大研发力度,利用高科技的组培方法,培育四球古茶树茶苗,把这种“世界唯一、普安独有”的古茶产业化栽培,让上百万年历史的古茶树,能够一直“红”下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茶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