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益阳茶故事│“铁姑娘”在“三八”茶场的燃情岁月

来源:益阳日报 作者:洪捷 汪勇 编辑:韩先敏 2019-05-24 16:31:21
时刻新闻
—分享—

铁姑娘一起学习场景。

1970年,为了响应“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号召,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安化县浮青公社决定将建设中的浮青茶场改为“三八”茶场,从各大队上调近百名中青年妇女承担茶场建设和经营管理任务。这些普通的中青年妇女通过茶场的锻炼成为英姿飒爽的“铁姑娘”,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成为上世纪安化茶叶史一道特有的风景。20多年的战斗生涯,也成为她们激情燃烧的岁月。

1965年冬,当时的浮青公社党委为壮大集体经济,通过广泛征求人民代表的建议和意见,作出了建设浮青茶场的决定,随后,在公社三级干部大会上宣布:在莲花、青云、高兴、合兴、大兴、建新、石马、项树、水口等9个大队集中连片划拨1000亩土地,规划建设浮青茶场。公社从所辖16个大队抽调劳力,出动机关的干部,组织劳动大军将任务以各大队为单位进行分配,向荒山进军,大搞开垦茶园群众运动,奋战一冬春,完成初垦。茶场作为当年浮青公社三大基础设施建设之一(三大工程即油溪坑水库、茶场、园艺场)。

1965年冬到1966年春,茶场建设仅仅完成了一些基础工程,随后,由于种种原因,茶场建设速度放缓,甚至停顿,直到1970年底,公社党委决定将浮青茶场改为“三八”茶场,加大建设力度,从各大队抽调86名中青年妇女组成专业队伍,承担茶场建设任务,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的作用。

建设“三八”茶场的消息传开,立即得到了广大妇女的拥护,有的连夜步行十多里路赶到公社,有的跑到大队部几次打电话找公社,要求报名上山。但是,也有个别妇女犹豫不决,怕上山种茶离家远,不便照顾家庭,而且还有很多反对意见,公社党委领导针对这一情况,组织全公社200多名妇女,批判“妇女无用论”“妇女落后论”,号召学习大寨“铁姑娘”,克服社会和家庭的阻力,投身茶场建设,扎根茶场,以场为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经过广泛宣传发动,妇女们一个个兴致勃勃,争着报名上山,很快就招满了人,8月19日,“三八”茶场正式成立。在建设之初,没有房子住,她们就在山坡上钉起树桩,架起楠竹,用油毛粘盖顶、茅草扇当墙,撑起几个不到三米高的临时棚子作为住房。冬天,她们在棚里学习和生活,刺骨的寒风,纷纷的细雨,从棚顶一阵阵吹来,近百名女同志,经常是脚穿雨鞋,头戴斗笠,迎着风雨吃饭,晚上悬挂雨伞,裹着棉衣睡觉。她们豪迈地说:“妇女顶起半边天,开荒种茶雨里眠,艰苦奋斗学大寨,多快好省建茶园”。随后,她们自己动手,扛木头,挑砖瓦,盖起了三间住房。工具不齐,她们把自己家里的锄头,箢箕带上山。不懂技术,她们就四处拜师,边干边学。没有资金,她们就利用工作之余,发动大家搞“小秋收”(是指秋收前后农民采摘、收集野生动植物),换取建设资金。缺少肥料,她们就养猪积肥,全场养了60多头猪。建设之初,她们都是自带铺盖行装、在茶场搭建临时茅草棚统一住宿,自备伙食,集体开餐。每个劳动日的报酬是记5分工,到年终由公社企业办划工分到各自的大队参加年终分配。

茶场的铁姑娘战斗队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战,开山放炮,挑土造梯,终于在荒山野岭建成200多亩高标准茶园,涌现了蒋秋桂等先进个人,有8人光荣入党,24人入团。1972年3月《湖南日报》以《茶乡山寨铁姑娘》为标题对“三八”茶场进行了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进行了采访报道。

最先,场部设在莲花大队的古塘寺庵子园,妇女们自制泥砖,修建了一栋二层楼的土砖房子作为茶场的厂房,添置了部分加工设备,因陋就简,生产加工黑茶和红条茶。后来,由于茶园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初建的厂房太小,不适应机械加工,也无法扩大再生产。1973年,又将场部搬到古塘水库边,妇女们用红砖和混凝土浆砌成300余平方米的新厂房和一栋二层楼的职工宿舍。新厂房和职工宿舍的建设任务,都由妇女们完成。所需建筑材料,除水泥、钢筋外,全部自力更生,她们不辞劳苦到放马、望星仑和果林的三角仑、密竹山、马丫子山去扛木头。红砖也由她们自制自烧,建筑所需砂石都是她们用肩膀从青云、石马大队的溪里一担一担挑来。没有男劳力的参与,她们真正发挥了妇女“半边天”的作用。

从开垦茶园,到栽培管理,再到茶叶加工,她们非常投入,一心想把茶叶生产搞好。就这样她们克服了妇女体力弱的实际困难,20多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地扎根在茶场里。制茶时,她们起五更,睡半夜,追肥时,她们挑重担,上山岗,治虫时,不怕毛虫痒,不怕太阳晒,不怕山坡陡,一天来回数次。

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大家齐心协力,吃苦耐劳,“三八”茶场成为浮青公社的龙头企业,茶叶产量一年比一年高,产值一年比一年增加。1974到1985年的11年是茶场的鼎盛时期,年产黑茶170至180担,全部销售给了安化县茶叶公司,每年还产绿茶鲜叶1万多斤,上交公社绿茶厂加工销售;为发展集体生产,增加集体收入做出了贡献。茶叶收入的增加,更加鼓舞了她们办好茶场的决心。“三八”茶场建场至1996年,茶场的财务收支由公社社办企业统一管理。建场之初,由浮青公社社办企业支部书记刘首登兼任茶场支部书记,1970年改为“三八”茶场后,一直由公社妇女干部担任主要负责人,先后为陈静珍、龚金莲、蒋秋桂、李谓清等,其中龚金莲任职最长。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安化黑茶产品滞销,积压严重,“三八”茶场作为安化县茶叶公司的生产基地,深受影响。1996年至2000年茶场转由个人承包经营,由于茶叶无人问津,产量和产值急剧下降,甚至连成本都无法收回,从2001年起,“三八”茶场的茶园纷纷下放到各村,茶场彻底解散。

如今,再也没有只有妇女参与经营管理的茶场,“三八”茶场早已成为历史,当年铁姑娘们的劳动场景也早已成了回忆。她们坚韧不拔、顽强拼搏、勇于开拓、团结协作的传奇经历,她们任劳任怨、勤勤恳恳、敬业奉献的“铁姑娘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茶人,她们的燃情岁月历史不会忘记。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茶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