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抹安化绿 百年茶场焕新颜

来源:红网 作者:宋沛珊 编辑:韩先敏 2019-10-06 15:31:30
时刻新闻
—分享—

图片 1.png

编者按:欢迎来到这家展出记忆,见证时光,寄语将来的老博物馆。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国庆黄金周7天时间里,红网记者每天给你讲一件藏品的故事。

1-1933购地契约(重拍)_副本.jpg

1933年,茶场购地契约。

▲1972年,安化试验茶场举办全县安化松针学习班_副本.jpg

1972年,安化试验茶场举办全县安化松针学习班。

11页1956年茶叶初制示范厂_副本.png

1956年,茶叶初制示范厂。

1-2、1951年,褒家冲茶场技术人员创制的足踏抖筛_副本.jpg

1951年,褒家冲茶场技术人员创制的足踏抖筛。

红网时刻记者 宋沛珊 安化报道

“我们现在所看见这一片的房屋,以前都是我们茶场的茶园。安化产茶历史悠久。要问湖南最早的茶学教育基地和茶叶生产基地在哪,当属我们褒家冲茶场。”站在安化县黄沙坪白泡湾,湖南省褒家冲茶场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俐对记者说。

雪峰山脉,辰山麓下,资水岸边,这片茶园有着百年历史,红网时刻记者来到了安化县城追寻这存在百年的茶园如今是什么模样。翻阅湖南省茶叶研究所记录史,褒家冲茶场其前身是中国茶叶公司湖南省公司安化实验茶场,沿革于1917年创办的中国第一所茶叶学校——湖南省茶叶讲习所。自1917年到1949年,经历了多次变更名称和地址搬迁,饱经风雨,仍始终坚守。据省茶科所副所长王沅江介绍,新中国成立前夕,安化茶厂仅留有少数职工,自行维持生计,科研基本停顿。

新中国成立后 焕发新生的安化茶场

据陈椽编著的《茶业通史》里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茶叶市场。1949年8月,湖南宣告和平解放,没落的褒家冲茶场从此获得新生,不仅生产发展迅速,而且结合生产,继续开展茶叶教学、茶叶科学试验,不仅改变了茶场面貌,还扩大了茶场的规模。

“1959年时,我们茶场茶园面积达到2300亩。到1973年时,茶场管理了周边6个村。如今县城南边的土地,曾经都是我们茶园。”李俐指着一张旧时老照片,比划着告诉记者曾经茶园基地面积广阔。的确,细细追究,如今城里的高楼大厦,仍然抹不掉曾经安化试验茶场(褒家冲茶场)百年历史的痕迹。

驻足观看如今湖南省褒家冲茶场有限公司的文化墙,历史变迁历历在目。1950年3月,新中国茶叶公司湖南省茶叶公司接管安化茶场,定名为中国茶叶公司安化实验茶场,该公司副经理杨开智兼任场长。同年10月,安化实验茶场从酉州迁至安化县城南岸褒家冲。

通过土地流转,集中连片的茶园也孕育了湖南最早的茶学教育基地。文化墙上印着数位茶业大师与这里分不开的过往,可以说,这里曾是茶叶专家的“黄埔军校”,成就了冯绍裘、黄本鸿、彭先泽等著名的茶学大师。

在这里,褒家冲茶场取得了独特成熟的茶叶科学研究。1958年,该场最早研制成功的分级红茶(即红碎茶),在我国茶叶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彻底推翻了“湖红无好茶”的论调,自此,安化也成了国家出口茶产品(红碎茶)的重要基地之一。被誉为“机制茶之父”的红茶专家冯绍裘在这里发明了铁木结构的抖筛机、拣茶机等茶叶机械。褒家冲茶场至今保存的茶叶科研样品、原始文献档案,是我国茶叶界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料。

1972年,高级农艺师蒋冬新(右)、唐明德(左)与技术员周剑琴(中)在进行茶叶品种观察记录。_副本.jpg

1972年,高级农艺师蒋冬新(右)、唐明德(左)与技术员周剑琴(中)在进行茶叶品种观察记录。

褒家冲茶场良种茶叶培育基地1_副本.jpg

褒家冲茶场良种茶叶培育基地。

创制民优茶“安化松针”

早春三月,湖湘土地上的茶园新翠,云雾缭绕。随着经济的开放,名优茶产量增大,品种增多,也飞入了寻常百姓家。“我们茶场有着早期生产名优茶的历史。”安化松针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传承人夏付明骄傲地说。1957年,湖南省农业厅号召向新中国成立10周年献礼,对褒家冲茶场下达了试制名茶的任务。科研团队经过实地调查、研究茶叶品种,经过两年多的反复试验,成功创制了特种绿茶“安化松针”,1959年,这款安化松针代表湖南科研成果赴京向新中国成立10周年献礼。

WechatIMG3835.jpeg

夏付明,茶叶加工高级技师,安化松针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传承人,湖南省褒家冲茶场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WechatIMG3836.jpeg

安化松针,冲泡时如银针般棵棵竖立笔直。

今年70岁的夏付明在褒家冲茶场从事茶叶科研、生产40多年。他潜心于茶叶种植技术和传统手工制茶技艺,在提升安化松针品质、传承保护安化松针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去年荣获“中国制茶大师”称号。现在,他仍住在茶场旁边,把关茶场的茶叶生产。

“我和茶有缘。17岁在云台山学习过大叶种植培育。两年后就当兵离开了安化,复员回家我又回到了茶场。有时候家里人会打趣我,反正你一辈子都在做茶,还出去干嘛。”夏付明被委以重任,分管加工厂。“刚开始我也不懂,但我知道制作好松针这款绿茶就是需要技术和人才。”他开始跟着制茶师傅潜心钻研制茶技术,通过一年的学习就掌握了“安化松针”的手工制作技艺。

安化松针从采摘到加工总共需要八道工序才能完成,每一项都有严格的标准,容不得一丝马虎和懈怠,原料必须选用高山一芽一叶初展的茶芽。制作工艺分为鲜叶摊放、杀青、揉捻、炒坯、摊凉、整形、干燥、捡剔等。“我们安化松针的独特外形让它独树一帜。手工搓茶整形是决定性的关键工序,必须在火炉上进行搓条整形。”搓条整形后的安化松针有着紧、细、圆、直的外形。 这套标准,一直沿用到现在,奉为圭臬。

“合格的安化松针,要圆且不能散开,直得像松针一样。如果达不到这项标准,就不能叫做松针了。”这道工序至今无法用机械来替代,必须手工完成。夏付明表示,他们做出来的松针茶得到了当时担任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施兆鹏的认可,使他做茶的信心大大加强了。

“我们要传承”

“我刚进褒家冲就是做会计,当时我们场生产的茶叶销售非常好。印象最深的是,在销售高峰期时,当天手点过的现金有七八十万。在80年代就是一笔巨款。那个时候,咱们场的职工收入都不错,是我们茶场的黄金时代了。”回忆起年轻的工作情况,李俐和她的同事们都感叹不已。

d5036c913761d11f2ef9b166b8480b2_副本.jpg

湖南省褒家冲茶场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茶场原来的茶地。

1c33a32aa6ad08f4a4bd982d584f287_副本.jpg

如今,公司历史文化廊里收藏着茶场以前的旧物。图为曾经用的印章。

WechatIMG3837.jpeg

安化松针茶旅产业园规划效果图。

2015年10月,褒家冲茶场正式改制为湖南省褒家冲茶场有限公司。“我父亲年轻时就在这里工作,17岁的我就来茶场里做会计。年轻的我见证过它的辉煌,我对褒家冲茶场有着深深的荣耀感和眷恋。”不忘历史传承和未来发展,李俐接过了这光荣的使命。

为了公司的长期发展,原褒家冲茶场旧址和原生态茶园基地——黄沙坪白泡湾上重新建设生态茶园观光、褒茶文化体验中心、褒茶文化博物馆、褒茶文化广场、标准化茶叶精制加工车间等融合为一体的“安化三针产业园”。

回望七十载岁月,湖南“茶业复兴”的潮流,从未停止涌动。如今,湖南已发展为五彩湘茶的局面。湖南省褒家冲茶场有限公司是湘茶大军里的一员,拓展茶叶产品,做品牌推介会,未来可期,李俐说:“我们不想丢掉辉煌历史,希望改制后的褒家冲凭着前辈们留下的心血和我们的努力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来源:红网

作者:宋沛珊

编辑:韩先敏

本文为红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xtea.rednet.cn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茶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