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在今天,文艺皇帝宋徽宗也许是个拉花的高手,但是在宋代,他玩的可谓更加高端,这种高雅的玩法叫茶百戏。
细细来说,传统中国的茶百戏,虽然跟咖啡拉花形似相近,但却是完全不同的一种技艺。茶百戏,也
叫分茶,是一种采用注汤或茶勺搅拌来使茶乳变幻形成图案的独特技艺。想象一下,当茶与水相遇,
在兔毫盏的盏面上幻变出各种各样的画面来,有如淡雅的丹青,或似劲疾的草书。
茶百戏的做法在古籍《荈茗录》上有明确记载:
“茶百戏……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
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
分茶这种游艺大约始于北宋初年。北宋初年人陶谷在《茗录中已经说到一种叫“茶百戏”的游艺。他说:“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汤运比,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茶百戏’。”陶谷所述“茶百戏”便是后来的“分茶”了,玩法是一样的。玩时“碾茶为末,注之以汤,以筅击拂”,此时,盏面上的汤纹水脉会幻变出种种图样,若出水云雾,状花鸟虫鱼,恰如一幅幅水墨图画,故也有“水丹青”之称。
这种奇丽杯盏景观,得益于对“注汤幻茶”或“下汤运匕”的纯熟操作、细腻拿捏。晃腕注汤和茶勺
搅动之间,“汤纹水脉”灵动而成。可谓“茶中有画、画中有诗”!
可惜的是,当时宋代,分茶虽然十分流行,却仅仅是流行于皇宫贵族、士大夫以及文人绅士、寺院僧人等社会精英阶层,普罗大众忙于生计,也并不具备高雅的文化审美情趣,因而并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随着政治经济的历史变迁,逐渐失传也有其必然性。
再者,到了南宋以后,各地制茶相继出现了炒青散茶,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一纸政令,更是让散茶从此取代饼茶,成为茶叶的主体形式一直流传至今。与此同时,泡茶的方式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分茶变成了泡茶。
失传近千年的茶百戏在2000年前后,才由茶界一些有志之士反过来借鉴日本茶道的点茶法,并结合传世古籍中的一些零星记载,经过无数次试验,才总算“复制”成功。高级茶艺师吴郁介绍到,“将团饼经炙茶后将茶碾磨成粉末状,然后再用筛罗分筛出最细腻的茶粉投入茶盏中,即用沸水冲点,随即用茶筅快速击打,使茶与水充分交融并使茶盏中出现大量白色茶沫为止,在茶沫上作画便是我们认为的茶百戏了。”
但究竟是不是千年前宋代真正的分茶绝技,其实并没有人能够给出准确的答案,但是将古文化传承下来其意义深远。现在,不少爱茶人士潜心学习,将茶百戏作为茶艺表演推介给世人。
看看这些诗人怎么品味分茶的: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杨万里《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
“分茶何似煮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
李清照《满庭芳》
“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本站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名,不得更变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