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王旭烽
出 版 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月
作者简介
王旭烽
王旭烽,女, 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得主,现为浙江农林大学教授,茶文化学科带头人,汉语国际推广茶文化传播基地主任,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一级作家,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浙江省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杭州中国茶都品牌促进会理事长。曾获国家首批四个一批人才称号,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浙江省中青年科技突出成就获得者,四次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王旭烽长期致力于茶文化的研究与推广。在开展教学与研究工作之余,还出版了《中国茶谣创意与文化呈现》《品饮中国——茶文化通论》《茶文化传播培训讲义(1 2册)》等多部茶文化理论著作以及《玉山古茶场》《茶者圣——吴觉农传》《茶人传奇》《爱茶者说》《瑞草之国》《旭烽茶话》《茶语者》《一片叶子》《品茶读女人》等多部茶文化读物。其撰稿的读物《茶的故事》被译成十几个国家的文字。其总撰稿的六集电视纪录片《茶,一片叶子的故事》在国内外受到热烈好评,其创作改编的中国昆剧《红楼梦》曾获中国戏剧界各类最高奖项。
编辑推荐
本书以茶文化的所有学科作为学术背景,以历史脉络为坐标,构建以茶习俗为文化地基,以茶制度为文化框架,以茶美学为文化呈现,以茶意识为文化灵魂的茶文化知识体系。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编年,以历史进程为主干,纵向叙述茶文化产生、发展、成熟和前瞻的风貌,并着重抓住每一重要历史时期的茶文化特点加以阐述;下卷纪事,对茶文化事象中具有重大和普遍意义的内容,进行专章叙述。上、下卷互相呼应,点面兼顾,内容安排合理。
陆羽煮茶图
王旭烽
没有茶文化的茶,只有半片叶子
茶,自中国西南古巴蜀原始森林诞生,经七八千万年的岁月历练,因为被距今约5000年的炎帝部族领神农首次发现,开始了与人类休戚与共的历史。
不辨门径,何窥堂奥?而所谓茶文化,一定是有系统的茶之文化体系的。站在馨香袭人的茶文化露院,我们须对这门学科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中华茶文化实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在中华优秀的传统茶文化中,深深蕴藏着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近年来,许嘉璐先生提出中华文化一体两翼的理论,以儒释道为中国文化之体,中医与茶叶为中国文化之双翼,我是深切认同的。我们知道,水源的分布制约并引导了人类的发展,而一些饮品的应运而生,便相继扮演了人类历史的塑造者。
茶作为木本植物发源于中国,中国人一直将茶的种植、加工、流通与品饮过程,视为集物质与精神于一体的复合过程。一叶双菩提,茶与儒家文化的结合,建构起茶与礼仁的概念;与佛家文化的结合,建构起茶禅一味的概念;与道家文化的结合,建构起乐生养生的概念。茶作为物质形态,由此被赋予了深刻的人文性,观照人的心灵。
[法] 詹姆斯·蒂索《康复期》 1876 年
诞生在农耕文明土壤中的中国茶文化,是以茶为核心,建立起来的一套温和的生活形态与日常生活方式,恰是一种崇尚道德的文化。
上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儒学伦理思想下建构的中国茶德精神“廉美和敬”,即是一种投射在茶事生活中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在茶事中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它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着认识、调节、教育、评价和平衡社会及个人的功能。
中国茶文化之所以具备和谐精神,是有深刻原因的。儒家学说侧重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道家文化注重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的和谐;佛教文化实质关注人与自我之间的和谐。它们构建起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和”模式,而这样一个以“中和”为文明基调的民族,亦是数千年文明得以延续的根本原因。
唐·《弈棋仕女图》(局部 )
宋·《文会图》(局部)
中国是茶的故乡,全球三分之二人口喝茶,这三分之二人口正是和谐哲学的实践者,是中国茶文化可以更为广泛在世界交流共通、在全球找到更广泛知音的基础。中国茶道,即以“中和”为核心的关于茶的人文精神及相应的教化规范。茶与人类和平、茶与社会和谐、茶与人性自我之间,就如此构成深刻的本质关系。
茶文化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代表性的符号化思维和符号化行为之一,人类因茶具备了丰富的可能性,去创造一个“符号的世界”,即茶文化的世界。我们从“柴米油盐酱醋茶”与“琴棋书画诗酒茶”之间这一如此之大的跨度,如此丰富的茶文化世相中可以发现,人类创造着的正是这样一个具备了深刻、高妙的人性化过程,一个完全属于人类文化的符号世界。
2009年《中国茶谣·茶萌动》茶文化舞台呈现(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师生创作)
(本文选自王旭烽的个人访谈)
来源:红网综合
编辑:韩先敏
本文为红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