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长沙,一座悠闲的消费型城市,消费能力在内地省会城市中名列前茅,其中,到茶楼喝茶也是长沙人常见的一种消费行为。在当地,品饮先品牌,消费者对茶品牌的信任建立,是长期累积的过程,这也造就了本土茶叶品牌和外地茶叶品牌,需要根据自身的品牌特性,不断寻找合适的价值定位和消费人群,拓宽销售渠道和影响力。
走进茶企,解读品牌,红网茶频道记者将以第一视角分享茶叶背后的故事。
视频:桑植白茶全国运营中心负责人黄薇接受采访。
红网时刻新闻9月30日讯(记者朱俊宇)淡淡清茶,宛如生意盎然的春风;悠悠茶香,仿若沁人心脾的花海。桑植白茶,拉开交融起伏的香甜序幕,勾勒通古论今的风花雪月,焕发一叶相传的创新活力,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持碗寄与爱茶人,从澧水之源到湘江之滨,它的身影正迎面走来……
桑植白茶全国运营中心(长沙市雨花区高桥茶叶茶具城7栋A2)。
开门见山,引为惊艳
茶艺师正在冲泡桑植白茶。
“烈日灼灼,请饮一杯甜甜的桑植白茶,散下心火。”茶艺师敬上香茗,向记者缓缓问好。甫一入口,花香甜香充溢唇齿,冲淡了炎热带来的焦燥思绪,回甘的鲜爽令人眼前一亮,不由细细端详手中甜茶。
它应是高山的产物,在生态植被中被孕育,暴露了大自然的甘甜。
是的,它生长在武陵山脉腹地,澧水之源,地处北纬30度的黄金产茶带;平均海拔高、漫射光充足、昼夜温差大、没有工业污染,土壤富含铁、锌、硒等微量元素,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孕育出了醇厚回甘、香气高妙的生态好茶——桑植白茶。
“西莲一号”母树茶干茶。
“桑植白茶,多糖类含量特别高,所以喝起来特别的甜。”桑植白茶全国运营中心负责人黄薇回应记者的探寻,近年来,桑植白茶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入“晒青、晾青、摇青、提香、压制”工艺,创新优化“养叶、走水、增香”工艺参数,实现了“新工艺、老茶味”,终有“初泡花香甜香交融,复泡甜香花香起伏”的产品特征。
源远流长,青出于蓝
“桑植白茶,是民族迁徙的产物,是代代相传的乡俗。”土生土长的桑植县人黄薇科普当地白茶文化,元朝时,白族先民受战乱牵连,从云南携带茶种向北迁徙。战后遣散返乡,部分民众沿澧水落户桑植,繁衍生息,扎根种茶。源远流长的白族三道茶,即寓意“头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哲理,早已成为白族民间婚庆、节日、待客的茶礼。
左为桑植白茶风系列(湘丰茶业)、右为桑植白茶花系列(西莲茶业)。
左为桑植白茶月系列(西莲茶业)、右为桑植白茶雪系列(娄澧茶业)。
如今的桑植白茶,依托白族文化特色,按照“风花雪月”统一分级新标准。“白族少女头饰上,垂下的穗子代表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是上关的花,帽顶的洁白是苍山的雪,弯弯的造型是洱海的月。”黄薇表示,以原料等级对应“风花雪月”,是白茶与白族文化的巧妙结合。按照顺序排列,桑植白茶“风”系列以一芽三、四叶为主,“花”系列原料以一芽二叶为主,“雪”系列原料以一芽一叶为主,“月”系列原料以芽头为主,形成“文化众星捧月、产品青出于蓝”的格局。
统一发力,走向大众
汤黄亮、味醇甜、孕花香、回味长、便携带、耐储藏、可增值……桑植,一片生而不凡的绿叶子,经日光萎凋、烘焙干燥练就可圈可点的“金叶子”。
近年来,桑植县高度重视白茶产业发展,建成了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白茶地方标准体系,推动“桑植白茶”入选“五彩湘茶”,成为湖南省委、省政府重点支持发展的5大茶叶区域公共品牌之一。截至2021年底,桑植全县白毛茶产量2700吨,产值3.54亿元,带动了7.45万农民就业创收,是桑植县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张家界农旅融合的珍贵名片。
茶友品鉴桑植白茶。
茶友品鉴桑植白茶。
“桑植县现有五十多家茶叶经营主体,其中代表性茶企湘丰、西莲、娄澧、万宝山等出产的优质茶叶在运营中心进行集中呈现。”黄薇介绍,桑植白茶全国运营中心占地200平方米,除设置品茗区、客户茶室、产品展示区外,还参照当下流行的网络直播等形式,集中推广、销售桑植白茶茶叶,同时统一管理、统一发货、统一包装,进一步规范桑植白茶运营,有效保障茶叶质量。
桑植白茶产品展示。
当下,中国的白茶产量大幅度增长,白茶销量持续上升,白茶也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了解和接受。“白茶,以发酵程度低、适口度佳、营养价值高的品质赢得大众的认可,而特别甜的桑植白茶无疑会更受年轻人钟爱。”黄薇认为,甜度高是桑植白茶区别于其它白茶的特征,也是走向大众的差异优势,是市场竞争力的体现。
桑植白茶题字折扇。
在澧水之源,这碗契合民俗风情的甜茶早已深入人心;处湘江之滨,这杯创新精髓工艺的香茗正迎东风劲吹。
来源:红网
作者:朱俊宇
编辑:高云柯
本文为红网茶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xtea.rednet.cn/content/2022/09/30/11887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