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徐文伟:湘江边上种茶人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徐文伟 编辑:张甜-网发 2022-11-18 10:36:54
时刻新闻
—分享—

衡东三樟金湖村栗子港彭友胜墓。

采摘常宁有机茶叶。罗新国 摄

徐文伟

我的耳边经常响起一首乡味浓郁的歌词:

桑木扁担轻又轻呃,

我挑担茶叶出山村,

船家问我是哪来的客,

我湘江边上种茶人

……

这首经典民歌《挑担茶叶上北京》,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在当时特定社会环境里创作出来的。熟悉的旋律,动人的歌词,让人感触的不止它的色彩与韵味,更呈现出一种亲切强烈的情感。

这首歌唱的是衡阳湘江边上有关茶人与毛泽东主席之间的交往故事。

当年,湖南文艺工作者纷纷响应毛主席号召,下到基层采风创作。其中,有一支队伍来到衡山县湘江东岸(1966年析衡山县新置衡东县)体验生活。著名作家叶蔚林欣喜地听说茶人彭友胜精制的茶叶送给毛主席又收到主席回信的故事,便满怀豪情写下了这首歌词。作曲家白诚仁甫一看到这首歌词,便产生强烈共鸣,只花费一小时便谱好了曲。歌唱家方应暄到中南海怀仁堂为毛主席等中央首长演出时,演唱了这首歌,听到这首情景交融的歌,毛主席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再后来,由何纪光演唱的这首民歌传遍了大江南北,至今在神州大地悠悠回荡。

据记载,1971年4月,常宁县洋泉区供销社副主任赵远兴(瑶族)清明节前后采摘加工了1公斤塔山毛尖茶,并代表瑶族人民送给毛主席,以表达瑶族同胞的深情。中央办公厅代表毛主席回了信,并寄5元价款。这条线索是衡阳市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刘定安在查找资料时发现的。

他告诉我,今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安源消费合作社成立一百周年,为纪念“供销百年”,传承红色基因,单位开展了“我的供销岁月”征文活动。刘定安当即联系了常宁巿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吴瑞嵘,要求他了解情况,收集实证。吴瑞嵘当天赶到了赵远兴的乡下老家——塔山瑶族乡塔山村民族村民小组,找到他的次子赵三成,经过核实,确认了赵远兴当年亲手制茶寄给毛主席的故事。

赵三成仔细地说起了回信内容:

赵远兴同志:

你寄来的茶叶已收到,感谢瑶族同胞。寄来伍圆钱,请收。

毛泽东

他还余味未尽地说,父亲不只收到毛主席回信和5元钱,还有一幅画。

那些年,赵远兴给毛主席寄茶叶又获回信的佳话,在湘江穿境而过的常宁市已传得家喻户晓。一些乡亲们甚至还说,这首脍炙人口的湖南民歌《挑担茶叶上北京》唱的就是塔山瑶族人民送给毛主席茶叶的故事,茶叶就是塔山毛尖茶。

歌词确实写的是湘江边上茶人的事,但这件事情的发生地究竟是衡东县还是常宁市?我在仔细查找有关资料后发现,《挑担茶叶上北京》的创作时间是在1960年,比塔山瑶族人民送茶叶时间还早11年。

瑶族人民唱着唱着,心里觉得这首歌词是唱他们送茶叶给北京、给毛主席的故事了。这也难怪,是情感使然了。

“《挑担茶叶上北京》说的故事,就是毛主席和我外公了。”我刚开口,64岁的夏建良老人便迫不及待地回答。这位老者,正是彭友胜的外孙。

国庆节期间,我驱车百余公里至衡东县三樟镇,寻访柴山洲村,寻找彭友胜的后人,心心念念地探寻那背后的感人故事。

彭友胜生有三个女儿,两个大女儿嫁到外地,小女彭凤英守着这份“祖业”,二组的一座山坡下几栋新农舍的主人都是彭友胜的后裔,共有二十几口人,夏建良就是凤英的第三个子女。

在装饰一新的房子里,他从里屋拿出一个小包裹,抖抖地把几层包布掀下来,露出了一叠相片,其中就有毛主席回信拍下的照片、他外公的照片等。夏建良说,外公很高大,与毛主席的个头差不多,是一块当兵的料,可惜他没文化,给毛主席写的信都是请人代笔的。毛主席后来的回信有300字,还选登在《毛泽东书信选集》:

友胜先生:

三月十四日来信收到,甚为高兴。你的信写得太客气了,不要这样客气。你被划为贫农成分,如果是由群众大家同意了的,那是很好的。工作的问题,如果你在乡下还勉强过得去,以待在乡下为好,或者暂时在乡下待住一时期也好,因为出外面怕难于找得适宜的工作位置。如果确实十分困难,则可持此信到长沙找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程星龄先生,向他请示有无可以相助之处。不一定能有结果,因程先生或其他同志都和你不相熟,不知道你的历史和近来的情况,连我也是如此,不便向他们提出确定的意见。如果你自己愿意走动一下,可以去试一试。同时,可将你在辛亥革命时,在湖南军队中工作过并和我同事(你当副目,我当列兵)一点向他作报告,再则将你的历史向他讲清楚。

此复,顺致敬意

毛泽东

三月三十一日

大约在清明节后第三天,彭友胜收到了毛主席的回信,一家人比过节还要高兴,喜悦和幸福一时间弥漫全屋,这条“爆炸性”的消息旋即在当地传开了。

夏建良说,外公当年在新军中是副目,毛泽东是列兵,副目相当于今天军队里的副班长了。毛泽东1937年同斯诺谈到自己在新军的经历时说:“在我那个班里,有一个湖南矿工和一个铁匠,我非常喜欢他们。”那个“湖南矿工”就是彭友胜。二人在烽火岁月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彭友胜按回信提示找到长沙,由于他早过了退休年龄,后来没有吃上“皇粮”,但还是得到省委统战部每月寄来的30元生活补贴,一直到1967年5月因“文革”而终止。

解决后顾之忧的外公与家人左思右想后,决定就地取材,每年亲手采制谷雨前茶,然后用新白竹布将优质茶前前后后包个结实,再用挂号邮寄到北京,以表达对毛主席的一点心意,且18年从未间断过。这里还有中共中央办公厅每次回信为证:“友胜先生,你寄来的茶叶收到。”

直到1969年11月23日,85岁的彭友胜不慎落水身亡,为毛泽东制茶、寄茶的故事由此画了个句号,但这个有些传奇的故事在人们心中流传下来。

在夏建良的带领下,走出他家一里余,我们穿过一片杂木林,便看到了彭友胜墓地。四周用石栏围住,水泥盖面,东面那块石碑上刻有一副对联:“拔剑掀戈除弊政,徒伤风水讨群奸”。墓前另一块碑上刻有“辛亥革命新军四十九标二营代表彭友胜永垂不朽”“1984年立”的字样。立碑者为“中共衡东县委统战部”。

在轻读石碑上的文字时,我心里不免感慨,彭友胜的人生是沧桑的,也是幸运的。

喝上夏建良老人从茶壶里倒出来的茶水,我的思绪又随着茶香飘出很远很远……

就在离他家不到100米远,还有一些老茶叶树痴痴静立着,正诉说历史深处那鱼水情深的故事。就在那片山上,满眼是绿油油的新茶叶树。走近前去,树身大多不到一米高。

这片茶园正是彭友胜种茶叶树的地方。村支部书记彭雪卫告诉我,2020年村里又在这里新栽种了80亩茶叶树,并取名为友胜茶园,这两年还打算在这里举办一个茶叶节活动。

柴山洲村由集富村、柴山村和金湖村等三个村合并而成,千百年来,湘江水从这里奔流而过,我听到河水的拍岸声。湘江边,仍有很多茶人的身影在晃动,很多品牌的茶叶在上市。据刘安定先生介绍,衡阳市茶产业近年以南岳“云雾茶”为龙头,以常宁塔山茶、江头贡茶和宝盖有机茶等品牌为劲旅,茶业行业协会还推出了南岳祭茶祖等有影响的活动,衡阳茶的知名度有了新提升,但在湘茶战略版图中,仍需加油鼓劲,方可出奇制胜。我一边闻着茶香,一边想起我2018年采访塔山乡干部的种茶经和瑶族人民种茶史的经历来。

一直以来,衡阳的湘江一带有种茶叶的历史。据《衡阳市供销合作社志》记载,清光绪年间(1875-1908),清泉县(现衡南县)小江口、耒阳新市等集镇均有茶叶交易,属茶农自产自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明确制定了茶叶购销等各项政策和措施。1971年起,在各级供销社大力扶持下,衡阳茶叶生产发展迅速,1982年,产茶3.4万担,供销社收购2.39万担,创供销社茶叶收购最高纪录。1988年4月,衡阳市供销社茶叶公司成立,茶叶市场恢复正常。

湘江边上的种茶人是辛劳的,也是幸福的。这里还深深地留下了伟人与茶人的一段佳话。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徐文伟

编辑:张甜-网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网茶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