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有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二十四节气如岁月的琴弦,弹拨着自然的韵律。当春天的最后一缕微风掠过,立夏的脚步轻盈而至,宣告着夏日的开篇。我们不仅迎接自然更迭,更品味节气背后的人文内涵。茶是中华瑰宝,滋养味蕾,播种心灵宁静。节气流转,以茶清心,聆听自然,品味生命。
益阳医专药学院倾心推出“顺时饮茶:二十四节气养心茶单”系列推文,为您详细介绍不同节气的养心茶。让我们一同在茶香中,感悟自然,滋养身心,解锁传统养生与茶饮融合的奥秘 。
立夏茶之韵
千年茶香里的时光印记
1
立夏,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早在战国末年便已确立,标志着万物进入旺季生长。而茶与立夏的渊源,可追溯至唐宋时期。据《礼记・月令》记载,立夏之日,天子率百官迎夏于南郊,归而赏赐臣民冰块与新茶,以解夏日之暑。到了宋代,立夏饮茶之风更盛,文人雅士常于立夏时节举办茶会,吟诗作赋,以茶会友。正如宋代诗人陆游在《立夏》中所写:“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诗中虽未直接写茶,却隐隐透露出立夏时节闲适的饮茶氛围。
2
华夏大地幅员辽阔,不同地域在立夏时节有着各具特色的饮茶习俗,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茶俗画卷。
在江南水乡,立夏有喝 “七家茶” 的习俗。邻里之间相互馈赠自家的茶叶,汇集七家之茶,煮饮共品,寓意着邻里和睦,共御暑气。
闽粤地区,立夏盛行喝凉茶。由于气候湿热,当地人会选用夏枯草、金银花、罗汉果等药材煮成凉茶,清热祛湿。一杯凉茶下肚,暑气顿消,尽显岭南人对自然气候的智慧应对。
而在川渝地区,立夏时节人们喜爱饮用老鹰茶。这种生长在山林中的茶叶,叶片肥厚,滋味醇厚,具有消暑解渴、提神醒脑的功效。坐在竹椅上,饮一杯老鹰茶,听一段川剧,便是川渝人立夏时节的惬意时光。
3
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在立夏的茶文化中,诗书画意交织,展现出独特的人文魅力。
文人墨客常以茶为题材,抒发立夏时节的感慨。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苦热题恒寂师禅室》中写道:“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为人心静身即凉。” 诗中虽未直接写茶,却体现了饮茶所追求的静心境界,与立夏养心的理念不谋而合。
在绘画领域,宋代画家刘松年的《斗茶图》生动描绘了宋代民间斗茶的场景。画面中,茶人们手持茶盏,专注地品评茶汤,展现了当时盛行的茶文化。
书法作品中,“茶” 字更是屡见不鲜。那行云流水的笔触,如同茶汤在杯中流转,传递着茶的灵动与韵味。
4
立夏的茶礼仪,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处世智慧。
在家庭中,立夏时节晚辈要向长辈敬茶,表达对长辈的尊敬与感恩。敬茶时,双手捧杯,微微鞠躬,目光温和,体现出谦逊有礼的态度。长辈接过茶盏,轻抿一口,微笑点头,传递着对晚辈的关爱与期许。
在茶会上,主人要以礼待客,精心准备茶具与茶叶。冲泡茶叶时,动作要优雅规范,体现出对客人的尊重。客人品茶时,要小口慢饮,细细品味茶汤的滋味,不可牛饮,以免失了雅趣。茶过三巡,主客之间相谈甚欢,茶香与笑声交融,营造出和谐融洽的氛围。
立夏情志变
中医视角下的身心密码
中医理论:
立夏时节的身体奥秘
根据中医理论,立夏时节,阳气逐渐旺盛,气候逐渐炎热,万物繁茂生长。此时,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之发生变化。中医认为,“心主夏”,心属火,与夏季相应。立夏后,心阳逐渐旺盛,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汗液排泄增多。若调摄不当,容易导致心阴不足,出现心悸、失眠、烦躁等症状。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这段话告诉我们,在立夏时节,要顺应夏季的阳气,调整作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恼怒,以养护心脏,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
情志表现:
夏日的情绪波动
立夏时节,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体容易出现烦躁不安、焦虑易怒等情志变化。这是因为炎热的气候会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导致心火亢盛。心火亢盛则会扰乱心神,使人情绪失控。此外,夏季白天时间较长,夜晚时间较短,人们的睡眠时间相对减少,也容易导致情绪波动。
有些人在立夏后会出现失眠多梦的症状,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睡,即使睡着了也容易惊醒。还有些人会感到头晕脑胀、注意力不集中,工作和学习效率下降。这些情志表现不仅会影响生活质量,还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立夏茶养心
一杯茶汤中的养生智慧
1
• 原料:荷叶5克,莲子心3克,冰糖适量。
• 做法:将荷叶和莲子心洗净,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焖泡10—15分钟,加入适量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荷叶具有清热解暑、升发清阳的作用;莲子心味苦性寒,能清心火、安神益智。两者搭配,可清心除烦、解暑安神,适合立夏时节大多数人饮用。
2
1、阴虚体质
• 原料:百合10克,麦冬10克,枸杞5克。
• 做法:将百合、麦冬、枸杞洗净,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15—20分钟,取汁饮用。
•功效:百合能养阴润肺、清心安神;麦冬可养阴生津、润肺清心;枸杞能滋补肝肾、明目。此茶适合阴虚体质者,表现为口干咽燥、手足心热、失眠多梦等症状。
2.阳虚体质
• 原料:桂圆5颗,红枣5颗,生姜2片。
• 做法:将桂圆去壳,红枣洗净去核,生姜切片,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焖泡10分钟即可。
•功效:桂圆能补心脾、益气血;红枣可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生姜能温中散寒。此茶适合阳虚体质者,表现为畏寒怕冷、四肢不温、气短乏力等症状。
3、痰湿体质
• 原料:茯苓10克,陈皮5克,荷叶3克。
• 做法:将茯苓、陈皮、荷叶洗净,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20分钟,取汁饮用。
• 功效:茯苓能健脾利湿、安神宁心;陈皮可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荷叶能清热利湿。此茶适合痰湿体质者,表现为身体肥胖、舌苔厚腻、大便黏滞等症状。
3
• 原料:竹叶10克,石膏15克,麦冬10克,半夏6克,粳米10克,甘草3克。
• 做法:将石膏打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先煎30分钟,再加入竹叶、麦冬、半夏、粳米、甘草,继续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饮用。
• 功效:此方出自《伤寒论》,具有清热生津、益气和胃的功效。适用于立夏时节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气阴两伤所致的心烦口渴、气短乏力等症状。
4
茶修,是一种通过泡茶、品茶来修炼身心的方式。在立夏时节,不妨静下心来,专注于泡茶的每一个步骤,感受茶修带来的宁静与平和。
备器:选择一套自己喜爱的茶具,用清水洗净,擦拭干净。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的心逐渐平静下来,抛开外界的干扰。
投茶:根据茶叶的种类和自己的口味,取适量的茶叶放入茶壶中。投茶时,动作要轻柔,仿佛在与茶叶对话,感受茶叶的质感与香气。
洗茶:用沸水冲泡茶叶,迅速倒出茶汤。洗茶不仅能去除茶叶表面的杂质,还能唤醒茶叶的香气。在洗茶的过程中,观察茶叶在水中舒展的姿态,感受生命的活力。
冲泡:再次注入沸水,加盖焖泡适当的时间。此时,静下心来,聆听水与茶叶相遇时发出的声音,仿佛是一曲自然的乐章。
分茶:将泡好的茶汤均匀地分入茶杯中。分茶时,要注意茶汤的浓度和分量,让每一杯茶都保持一致的品质。
品茶:端起茶杯,先闻其香,再观其色,最后小口慢饮。细细品味茶汤在口中的滋味,感受茶香在口腔中蔓延,让心灵沉浸在这片刻的宁静中。
二十四节气,如一首悠长的诗篇,每个章节都蕴含着自然的智慧与生命的韵律。通过个性化茶方与节气养心结合,实现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的中医智慧。让我们在每个节气里,都泡上一杯养心茶,不仅品味自然的馈赠,更感受人文的温情,让心灵与自然和谐共生,在茶香的氤氲中,共同迎接每一个美好的明天。
编辑|曾宪红
排版|大学生记者团杨婷
一审|何红芝
二审|莫 蓉
三审|杨育才
终审|贾 平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扫码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来源: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