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路行者 | 荒漠中的行者故地

来源:红网 作者: 编辑:韩先敏 2019-06-05 15:43:54
时刻新闻
—分享—

离开敦煌的那个早上我起得很早,大西北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感觉星空热闹了一夜,此刻都已睡眼惺忪。我走到客栈的门外,感受了一下今天的温度和风速。在西北行走,这是出门前该怎么穿衣服,怎么做防护的重要参照。

戈壁滩上的保护碑。

今天,又将穿越一片戈壁滩,去往敦煌与瓜州之间的一个重要遗址。2000年前,那是个人声鼎沸的地方,汉帝国驻守边塞系统的一个重要站点机构。那里,连接着长安与西域三十六国的信息往来,那是2000年前的行者稍事休息补给粮草的所在。我们可以想像,那些古人在长途跋涉疲困交加的时候,当远方一个旗帜出现在视线里时的那种欣喜感。

悬泉置遗址。

这里是边塞的一个基层站点,管理这里的官员被称作“置啬夫”。这是汉帝国众多驿站中的一个,在漫无边际的戈壁滩上,承担着酒店,邮政以及加油站的功能。2000年过去了,悬泉置已经不再履行它的历史使命,但是深埋在遗址中的那些出土文物,又给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2000年前的大门。和2000年前东去的行者一样,我们从西边风尘仆仆的赶来。在大漠里开车,导航很多时候会失效,河西走廊上的高速,国道,铁路,光缆乃至国家电网的高压电线都是整整齐齐排列着朝着一个方向延伸。一路行车,我们视线盯着靠三危山方向每隔四五公里就会出现的汉代烽燧,那是指引我们通向悬泉置的坐标。2000年过去了,我们在大地上的坐标没有丝毫的改变,行走间会有依然还置身古道的错觉。

经过的烽燧。

过了四五个烽燧,导航提醒我们,悬泉置遗址就在这附近了。不过坐在车窗里向外望去,茫茫戈壁,连一个标志和参照都没有。我下车来,寻找了一个大的土堆,站在上面踮着脚尖向远方眺望,只见三危山下,两个山脉相交汇的地方,模模糊糊地可以感受到遗址的痕迹,那边还并列着一排排光伏电池板。于是,我们的车就朝着那个方向驶去。

自称“置啬夫”的那位守候者。

没错,那就是悬泉置遗址所在地。文物部门派遣了一对夫妇驻守在那里。驻守者的面容已经被风沙雕刻得略显沧桑,下车与他们打招呼。当问及怎么称呼的时候,他说你就叫我“置啬夫吧!”多么亲切的名字,这个边关小吏在这里迎接过解忧公主,迎接过常惠这样的帝国大员,迎接过乌孙,于阗来的使者。2000年后,一个南方来的普通人,以行者的名义抵达这里,这位“置啬夫”也将以他的方式来热情接待。

路的尽头就是遗址现场。

他打开通往悬泉置遗址的大门,一个铺满碎石的笔直通道,路的尽头已经靠近三危山,下面就是悬泉置。上路了,“置啬夫”说:“悬泉置的发现,也是世界考古界的一大盛事,里面出土文物一万多件,以汉简为最。汉简中有很多内容是记录这里曾经的接待事宜。最大规模的一次接待,人数多达1700人。”

悬泉置出土的汉简。

我向“置啬夫”问道:“像悬泉置这样的机构,在汉朝的时候主要都是接待什么样的人呢?换句话说,是对整个社会开放还是只用于军事以及外交层面。”

“置啬夫”说:“根据有关学者对这里出土汉简的研究,悬泉置应该是对整个社会开放的。回头你可以到我们那个展厅看,我记得有一个汉简上面有对零散客人过悬泉置时招待情况的记载,写着一个两个西域来的客人,在这里吃了四顿饭,吃掉粟三升。”

悬泉置遗址上的魏晋烽燧。

我继续向“置啬夫”问道:“那据你所知,悬泉置这里通过的商队主要都是从事什么行业的贸易呢?”

“置啬夫”回答:“古代经商一般很少有单品类的经营者,像你这样只搞茶是不可能的,他往返一趟,会带很多物品。丝绸是肯定有的,出土了很多实物。悬泉置所在的位置气候干燥,所以他们倾倒的生活垃圾都很好的保存到了现在,里面发现的东西很丰富啊。除了常规的金属器物,我们还发现了很多食物。包括:大麦、小麦、青稞、谷子、糜子、豌豆扁豆、黑豆、大蒜、杏核、苜蓿、桃核等。所以悬泉置的价值就在于,我们可以通过汗简和这些生活用具以及食物复原当时的很多历史现场。”

悬泉置遗址出土的用于书写的纸。

说到历史现场,我不禁向这位“置啬夫”问道:“假如我们还原了悬泉置的历史现场您觉得让您最不可思议的是什么?除了接待量,古人还做了什么您认为很了不起的事情?”

“置啬夫”很兴奋地说:“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悬泉置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里的文物刷新了我们的很多认知。你比如说,我们都知道东汉蔡伦造纸吧!但悬泉置出土了用纸张书写的文物,比蔡伦早了近2个世纪。还有在悬泉置,发现了全世界最早的一部环保法。《使者和中所督察诏书四时月令五十条》,当时这个就书写在一面墙上(说到这里用手指着曾经那面墙的所在位置),墙现在在省博物馆。”

悬泉置遗址上的“环保法”。

我与这位“置啬夫”边走边聊,正聊着,从瓜州过来的一位朋友到了,他是学历史学的,也是一位大地行者,我们约好了在悬泉置见面。三危山到悬泉置这一段,被称作火焰山。走进了看,阳光下,碎石间,寸草不生,与天际线之间形成一幅被火灼烧过的痕迹。这里的生态很脆弱,但是管理者在2000年前就意识到了要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并且下达了官方文件来具体实施。可见,古时候帝国上下是真的把这片土地当作了自己的家园,所以才会如此重视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

瓜州过来的朋友。

来的那位朋友熟悉悬泉置,从他的口述中,悬泉置过往的行者中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常惠就是其中一位。

早年间,常惠和苏武一样,出使匈奴被扣留在那里了十多年,之后他们以及其坚韧的精神与对汉帝国的忠心熬到了最后,匈奴人无可奈何,只能迫于形势将他释放。获得自由的常惠回到长安,成为汉朝经营西域的首席顾问。屯田,与乌孙和亲,对匈奴和龟池用兵。帝国在汉武帝之后实施的这些重大战略行动,都在这个曾经困居匈奴的老头手上有条不紊的推进着。在这些跨越数十年的西域战略中,常惠本人数次往返于悬泉置之间,与乌孙和亲的解忧公主从这里前往大漠,在西域完成了她的人生使命以后,晚年申请回到故土落叶归根得到允许后又从这里返回。国书,家信,军情,民事,古驿道沿着山脚延伸。如今,安静的古道与高速,国道,铁路,光缆,电线并排着。2000年过去了,西域36国的万家灯火没有熄灭,西行东归的人,从它身旁快速通过。曾经在这里供职的置啬夫如果泉下有知,他们也会惊叹这种历史的关照。

悬泉置遗址后山的烽燧。

根据这位“置啬夫”的介绍,悬泉置遗址还有很多尚未发掘的区域,我们无法预料地下还藏着些什么未知的惊喜。根据已经发掘的现场,“置啬夫”如数家珍地给我们介绍,这里是客房,那里是马厩,马厩处于整个遗址最重要的位置,古驿站对于马的重视可见一斑,那是行者的坐骑。在靠西边的外侧,有一个风燧,那是魏晋时期建的。那时候,悬泉置依然在运行。到唐朝的时候,悬泉置改为悬泉驿,之后逐渐没落。在靠近出口处,“置啬夫”很隆重地向我们介绍了悬泉置的公共厕所。排水沟,以及汉朝时候如厕后的清理用具在那里大量出土。文物无声,却带着让我们惊讶的历史语言。

在悬泉置遗址。

古驿道上,行者的致敬。

要离开悬泉置了,我把随身带的礼物送给了“置啬夫”,“置啬夫”建议,将其放在古驿道上拍张照,算是对那些2000年前的行者致敬吧!不过2000年前,还没有这些东西。不过有一点我们还必须得承认,正是两千多年前的那一次开拓,让帝国形成了一种兼收并蓄的习惯,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我们餐桌,我们服饰,我们的嗜好都在不断被丰富!

今天的通道依然与古道并行。




QQ??20190409105622.jpg


洪漠如,会计学硕士,注册资产评估师,现主修边疆民族学。网文作家,在起点连载《半生茶缘》短篇小说。现正在撰写一本安化黑茶出版书籍。

本站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名,不得更变核心内容。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茶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