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宋沛珊 长沙报道
左宗棠,这个湖南人一生与茶结下不解之缘。纵观他一生,主持兴办福州船政局,后调任陕甘总督后,经营西北。在这时间维度里,始终贯穿着他对茶业的倾注。引茶兴茶,整顿茶务,不仅为洋务事业获得了财力支撑,也对西北边陲的巩固和茶叶贸易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陶澍和左宗棠忘年之交,两家约定结成儿女之亲。公元1839年6月2日,陶澍去世。左宗棠遵陶澍生前之托,次年从湘阴赴安化小淹镇,操持陶家事务,抚教陶澍之子陶桄,在安化居住了8年。这一时期,他种茶制茶,所居住的小淹镇,正好是甘肃茶商采购黑茶的中心。崇尚经世致用的左宗棠也有了深刻的了解,对茶市的交易状况十分熟悉。
整顿茶务 为茶商减负促流通
左宗棠人物像。资料图
“东商仅十之三,南商十之七”。而茶的来源,除部分川茶外,大多来自湖南长沙府安化县。这种茶运到陕西泾阳压制成块,称为砖茶,销陕、甘、青、新和西藏、蒙古等地。当时,每年销28996引,收税128742两多,是一笔较大的财政收入,湖南文史馆研究员陈先驱翻阅史料证实到。
“左宗棠整顿西北茶务方法争取,措施得力。一扫多年来茶务积弊。”陈先驱介绍到,他任陕甘总督期间,着手整顿西北茶务,效仿陶澍在官盐经营上发放盐票的办法,上奏称:盐可改票,茶何不可?今拟仿准盐之例,以票代引。同时建议:一是改引为票,商贩可自由认领;二是减轻商贩负担之法,降低征税,由政府补贴。公元1873年,朝廷准奏“改引为票,增设南柜”。同治十二年(1873)起,左宗棠主张“行一引之茶即纳一引之课,从前积引不准代销,庶免移新掩旧之弊”。
这意味着茶商到湖南采购茶叶,在湖南境内只征收2成税费,其余8成由陕甘总督府补贴,而补贴款就用于抵扣划定给湖南当时应该对口交纳的西北军务款。在政府层面的账务上灵活处理,给民间茶商带来了实惠,在这样的背景下,茶商相当于直接豁免了在湖南境内的8成税款,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湖南安化的茶行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出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左宗棠起用长沙人朱昌琳为“南柜”总商,按茶叶产销流转方向,在安化、汉口、泾阳、西安、兰州、塔城等地设置分庄,分段负责茶叶收购、转运、加工、销售工作。左宗棠这一茶事制度的变革,有效地解决了黑茶边销和出口俄国的贸易问题,《清史稿》卷里记载“光绪七年(1881)定约,允以嘉峪关为通商口岸,往来兴盛。十年后,我国运往之茶,居全数三分之一。”
由于左宗棠奏请茶叶由官营改为私商营运,打开了湘茶销往东南的通道,大批湘茶与浙盐互贸,从而从苏浙沿海出口,远渡重洋。直到光绪十六年(1890)后,由于国际市场受印度、锡兰茶竞争的影响,湘茶的销量才逐渐减少。
发行茶票抢购一空 茶砖销量激增
当时推行的茶票。资料图
当时进行官茶买卖,必须要有茶引。“引”是商人从事茶叶贸易的纳税凭证,卖引法最早实行是在北宋末年,规定茶叶一律由官府收售,不得私自买卖。
“改引为票,增设南柜”。左宗棠改革茶叶贸易制度,废除茶引,改为发行茶票。茶票的发行方法有三种:一是把茶商以前欠的茶税全部免掉,而且不再乱收其他费用;二是不再限定地域配额,只要茶商想经营,随意领茶票;三是按所得税和营业税缴纳茶税。
左宗棠进行茶票改革之后,1873年尝试发行835张茶票,迅速被茶商们抢购一空,至1875年,发票数为1462票。到光绪三十一年时候,共计茶60800担,平均数量是光绪八年时的15倍。没有茶票数目的限定,茶商们领票后至湖南安化大量收购安化黑茶运至陕西泾阳压制成砖,再远销西北边疆,大大促进了安化黑茶的繁荣。如今,不少湖南人称左宗棠为“茶票之父”,称赞茶政改革让安化黑茶走上了茶马古道。
在这期间,茶道上渐渐形成了新的茶商力量组合。如兰州,清末民初,兰州的商号就增加到40多家。每年经营茶叶达数十万担。史料记载,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新泰和,魁泰通等8家茶号承领茶票3202张,计茶12800担。茶商的兴旺发达,就是茶叶贸易繁荣的重要标志。
安化黑茶在茶马古道上,经由马背船舱的运输方式,从内陆的湖湘腹地跨越大半个中国运往西北边疆,成为少数民族兄弟的生命之饮。1942年国民党将茶税列入统税中征发,至此,左宗棠创立的茶票制度才退出历史舞台。“可以说,左宗棠所推行的茶务改革,奠定了60年来西北边销之基础。”陈先驱总结到。
来源:红网
作者:宋沛珊
编辑:石凌炜
本文为红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