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梦华录》中,刘亦菲饰演的赵盼儿是一位茶社老板娘,她有一手茶百戏绝活,能在茶汤中“拉花”,就像现在人们常见的拿铁咖啡一样。这让观众对中国古代茶艺产生浓厚兴趣,相关话题也一度登上热搜。
《梦华录》是根据关汉卿元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改编的,故事发生在北宋时期的汴京(今开封)。剧作家关汉卿本人,可能并没有到茶舍里品尝过“拉花”的茶,因为在宋代盛行的“点茶”,到了元代就没落了。此后中国人当然也在喝茶,但是方式却完全变了,是以煮茶和泡茶为主。
现在你在茶馆林立的成都和杭州,都看不到茶上“拉花”。在成都有所谓的茶道表演,服务生用长嘴壶远距离为你倒水,你只会赞叹他的技术,但却很难生出对“道”的遐想。电视剧中的茶百戏,是用水在茶杯中作画,又叫“水丹青”。从命名角度来看,它至少是抵达了“艺术”层面。
现在,茶百戏是福建省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章志峰介绍,福建的茶百戏,是他根据古代典籍记载,并到日本学习点茶技术,最终“复原”的。这个故事有一点“苦涩”,中国的茶百戏复兴,是从日本点茶技术中获得灵感和技术支撑的。留心看电视剧中那些器具,在网上进行“同款”搜索,也多半标注的是“日式”。
其实,日本茶道最早来源于中国。《茶之书》作者冈仓天心,对日本茶道在世界上的推广起到关键作用。他明确指出,日本茶道就是继承的宋代茶艺,后来经过千利休等人发扬光大,成为日本人的“传统美学”。
之所以被称为“茶道”,是因为日本人不仅喝茶、点茶,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哲学和审美理念,比如千利休就有“和、静、清、寂”的说法。千利休对宋代文人的茶生活非常向往。想想吧,光是苏轼一人,就写了数十首和茶有关的诗。
北宋时茶风很盛。在汴京有很多茶铺,普通人就在茶铺里喝茶,谈不上有多精致,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喝到赵盼儿那样的茶人点出的“茶花”。但是,正因为有广泛的基础,才能产生出像赵盼儿这样的茶艺翘楚。而有了苏轼这样的文豪“加持”,茶艺也能进一步上升到哲学层面。
通过“北宋的茶”,我们能够窥见传统文化的丰富性。现在,茶百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几百人传承,这是一个很好的基础。但是它是否能够走进更多茶馆,让更多老百姓体验到,却仍是未知数。值得乐观的地方在于,中国作为“茶大国”的地位已经复兴。近些年,“茶经济”发展迅速,从茶馆(茶社)、茶具,到茶文化的推广,已经构成一个立体生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喝茶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传统文化也得以通过这一方式进行传播。
要相信,任何一碗茶,都含有审美追求,因为若单是为了解渴,只需要饮水就行。一个人端起茶杯,就开始了品味和思考,过上了审美生活。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陈沫涵